她的AB面人生正在加載 |
|
|
|
五月的風(fēng),攜著初夏的溫柔與活力,輕拂過岷東新區(qū)的每一寸土地。成眉鐵路制梁場里,龍門吊在朝陽的映照下,投下修長而堅毅的影子,宛如鋼鐵巨人守護著這片熱火朝天的建設(shè)天地。在這個以男性為主的建筑工地上,有一群特殊的建設(shè)者——她們是母親,是女兒,是妻子,更是鐵路建設(shè)中不可或缺的“她力量”。這里的女性,左手托著工地的煙火人間,右手掌著家庭的晨昏四季。她們在鋼筋與搖籃間穿梭,在工裝與圍裙間切換,用混凝土澆筑通途,用母愛澆筑未來。當(dāng)母親節(jié)的陽光穿透梁場的鋼架,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裝背后,正涌動著中國女性最磅礴的生命力。 蔣秀:歲月織就的“三重錦” 清晨六點半,天剛蒙蒙亮,蔣姐的小鍋已經(jīng)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,米粥的香味悄悄填滿了小小的宿舍。她輕手輕腳地推開里屋的門,三歲的小孫子還蜷縮在被窩里酣睡,胖乎乎的臉蛋壓著印有奧特曼的枕頭,嘴角微微翹著,像是夢見了什么有趣的事。她伸手掖了掖被角,又摸了摸孩子的額頭,確認沒有踢被子,這才放心地關(guān)上門,轉(zhuǎn)身套上那件洗得發(fā)白的藍色工裝。 作為項目部的后勤管理員,蔣姐的一天從清點庫房開始。A4紙、簽字筆、文件夾、打印墨盒……每一樣辦公用品都要核對得清清楚楚,就連食堂的米面糧油,她也記得明明白白。她的登記簿上,字跡工整得像她年輕時在紡織廠抄寫的賬本,一筆一劃都透著認真。 “蔣姐,給我們領(lǐng)點辦公用品!”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喊聲。她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兒,抓起登記簿快步走向庫房,對照著各部門提交的計劃表,按需發(fā)放。剛忙完這邊,她又鉆進食堂后廚,掀開鍋蓋看了看今天的菜,轉(zhuǎn)頭對廚師叮囑道:“小謝,今天現(xiàn)場在打梁,活兒重,飯菜多做點,大家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?!?/p> 蔣姐的丈夫老黃是工地上的保安,每天天不亮就去保安室值班,夜里回來時,蔣姐已經(jīng)哄睡了孫子,桌上卻總給他留著一碗夜宵。兩人話不多,但幾十年的默契讓日子過得安穩(wěn)。偶爾老黃會抱怨腰疼,蔣姐就給他貼上一副膏藥,念叨著:“年紀(jì)大了,別逞強?!?/p> 午休和傍晚的間隙,是蔣姐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。她喜歡抱著孫子在項目部的空地上散步。孩子活潑好動,指著遠處轟鳴的架橋機和盤旋的無人機咯咯直笑,小手揮舞著,像是要抓住天上的云。蔣姐就笑瞇瞇地看著,偶爾輕聲說:“那是叔叔們在修鐵路呢,等開通了,奶奶帶你也去坐一坐。” 周末難得放假,蔣姐總會搭上同事的順風(fēng)車,趕去探望住在幾十公里外的老母親。83歲的老人每次見女兒來,嘴上總說“別耽誤工作”,可眼里的歡喜卻藏不住。蔣姐知道,母親偷偷把降壓藥藏起來幾片,就為了讓她多跑一趟。她也不說破,只是默默把藥盒里的空缺補上,再燉一鍋軟爛的紅燒肉,陪著母親慢慢吃完。 回工地的路上,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長。蔣姐望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田野,心里盤算著明天的工作——庫房要補貨,食堂的采購單得核對,孫子的衣服也得換新的了……日子就像織錦,一針一線,細密而綿長。她在這頭,家在那頭,而她用自己的方式,把每一根線都牢牢系緊。 穆翠玲:混凝土里的“雙生花” 在項目部這片充滿鋼筋水泥氣息的土地上,90后的經(jīng)營結(jié)算員穆翠玲,正演繹著一場交織著責(zé)任與愧疚、愛與無奈的雙線人生。 穆翠玲是項目部里不可或缺的一員,每天清晨,當(dāng)?shù)谝豢|陽光還未完全驅(qū)散夜色,她便匆匆起床,簡單洗漱后,一頭扎進經(jīng)營結(jié)算的繁瑣工作中。報表、數(shù)據(jù)、合同……每一個細節(jié)都容不得半點馬虎,她就像一臺精準(zhǔn)的機器,在數(shù)字與文字間來回穿梭,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實的保障。 然而,她的生活并非只有工作。下班的鈴聲一響,她便立刻切換角色,從嚴(yán)謹(jǐn)?shù)慕Y(jié)算員變成了溫柔的母親。她匆匆收拾好東西,趕往幼兒園接孩子。一路上,心中滿是對孩子的思念。回到家,看到孩子們撲進懷里,所有的疲憊仿佛都煙消云散。她陪著孩子做游戲、講故事,努力彌補白天缺失的陪伴??蓺g樂的時光總是短暫,哄睡孩子后,她又得強打精神,處理白天未完成的工作,或是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(zhǔn)備。 在她忙碌的背后,是年邁母親默默地付出。母親從老家趕來,幫忙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。可一個老人帶兩個孩子談何容易,洗衣做飯、接送上學(xué)、輔導(dǎo)作業(yè)……每一項任務(wù)都像一座小山,壓在母親瘦弱的肩上。穆翠玲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作為女兒,她深感愧疚,母親本應(yīng)在老家安享晚年,卻為了自己和孩子,在這陌生的城市里操勞奔波。有時,孩子生病,穆翠玲和丈夫卻因工作無法時刻陪伴在旁,只能依靠母親一人照顧,看著母親疲憊的身影,她的內(nèi)心滿是自責(zé)。 作為母親,她努力在有限的時間里給予孩子無盡的愛;作為女兒,她只能在心底默默感激母親的付出,用實際行動去孝順母親。她就像一棵堅韌的大樹,在項目部的風(fēng)雨中堅守崗位,為家庭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。在這雙線交織的人生里,她用愛與責(zé)任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,雖充滿艱辛,卻也熠熠生輝。 宋朝玉:鋼架叢林里的“追光少女” 在物資管理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,00后的小宋宛如一顆閃耀的星星,散發(fā)著獨特的光芒,被大家親切地稱為“追光少女”。 2022年,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,小宋踏入了職場,成為一名物資管理員。這份工作瑣碎且繁雜,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,但小宋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。她就像一顆精準(zhǔn)的齒輪,在物資管理的龐大機器中高效運轉(zhuǎn),將各類物資管理得井井有條。 工作之余,小宋有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源泉——追星。在旁人眼中,追星或許只是一種娛樂方式,但對小宋來說,這是她在繁忙工作中尋找希望與動力的燈塔。每當(dāng)工作壓力如潮水般涌來,她就會沉浸在偶像的音樂和舞臺表演中,感受著偶像傳遞的正能量。那些激昂的旋律、充滿活力的舞蹈,仿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,能瞬間驅(qū)散她心中的陰霾,讓她重新充滿斗志。她會精心收藏偶像的周邊,參加線下的應(yīng)援活動,在追星的道路上盡情釋放自己的熱情。 除了追星,小宋還是個不折不扣的“美食達人”。她對周邊美食有著敏銳的嗅覺,仿佛自帶美食雷達。只要一有空閑時間,她就會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打卡那些隱藏在角落里的美食小店。從街邊香氣四溢的小吃攤,到裝修精致的特色餐廳,都留下了她的足跡。她不僅熱衷于品嘗美食,還會用心制作美食圖鑒,將每家店的特色菜品、口味評價、價格區(qū)間等信息詳細記錄下來。這份圖鑒成了同事們的美食寶典,每當(dāng)大家不知道去哪家店吃飯時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小宋,而她也總是熱情地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,為大家推薦最合適的餐廳。 在生活中,小宋是父母的乖女兒,爺爺奶奶的乖孫女。她孝順懂事,盡管工作繁忙,但下班后總會第一時間給父母家人打電話?!皨?,我今天發(fā)工資啦!給你和爸買了點保健品,快遞應(yīng)該明天到?!彼咧飞系男∈樱Z氣輕快,“對了,奶奶的腿還疼嗎?我同事說有個膏藥特別好用,我周末帶回去試試……”電話那頭,媽媽叮囑她別亂花錢,多吃點好的,她嗯嗯應(yīng)著,轉(zhuǎn)眼又給爺爺發(fā)語音:“爺,我上次帶回去的糕點你喜歡不?下周我休假,再給你買點!” 她是家里的開心果,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地帶零食、補品,陪爺爺奶奶看電視,聽他們嘮叨“早點找個對象”。她也不反駁,只是笑嘻嘻地轉(zhuǎn)移話題:“哎呀,我今天學(xué)會了一道新菜,做給你們嘗嘗!” 小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女孩,在物資管理的崗位上默默耕耘,在追星的道路上追逐夢想,在美食的世界里探索快樂,在家庭中傳遞溫暖,她像一株向著陽光生長的小向日葵,平凡,卻充滿生機。 在鋼筋與混凝土的交響中,她們的AB面不是割裂的存在,而是同一株木棉綻放的雙生花。白天,她們是細致周到的后勤員,嚴(yán)謹(jǐn)精準(zhǔn)的結(jié)算員,井井有條的物資管理員;夜晚,她們是哼著兒歌哄睡的母親、視頻時調(diào)亮燈光的子女、朋友圈里元氣滿滿的追光少女。這些被工程進度表切割的時光碎片,最終在她們掌心熔鑄成獨特的勛章——那是混凝土澆筑不出的溫柔,是塔吊吊不起的牽掛,更是中國基建浪潮中,永不褪色的女性光芒。 蔣? 秀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穆翠玲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宋朝玉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】 |